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是一种常见的桥梁结构形式,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耐久性。它通过在混凝土梁中施加预应力,能够有效减少梁的变形和裂缝,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。这种桥型在贵州山区的复杂地形中应用广泛,例如纳晴高速的六枝大桥,其主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腹式连续刚构梁结构形式,主跨径320米,主桥长1292米,均为目前同类型桥梁排名世界第一。
240米
12米
汽车-超20级,挂车-120
278米
60公里/小时
落脚河大桥位于贵州山区,采用当时先进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技术,成功解决了复杂地形和地质条件下大跨度桥梁建设的难题。预应力混凝土具有高强度、耐久性好、抗裂性强的特点,能有效抵抗山区复杂环境的荷载并减少梁体变形,确保桥梁线形和使用性能。连续刚构设计则提高了桥梁的结构连续性、整体性和稳定性,实现了278米的大跨度跨越。该技术还应对了山区施工场地狭小、运输不便等问题,提升了桥梁耐久性。落脚河大桥的建设不仅为贵州山区桥梁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,还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,提升了我国山区大跨度桥梁建设的技术水平,具有重要的技术创新和示范意义。
1. 落脚河大桥桥位地处贵州山区典型的U型谷,地形陡峭且起伏剧烈,施工场地极为狭小,周边可供操作的空间极为有限。这不仅增加了施工设备的进场和布置难度,还对材料运输、人员作业以及大型构件的吊装等环节提出了极高要求,给整个建设过程带来了诸多严峻挑战。
2. 落脚河大桥位于贵州山区的峡谷地带,该区域风力强劲且风向多变,尤其是在高处作业时,强风会对施工人员的操作稳定性、大型设备的运行安全以及材料吊装的精准性造成严重影响,极大地增加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,给施工安全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。
3. 落脚河大桥的建设中,由于桥位远离混凝土搅拌站,混凝土输送距离长,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离析、坍落度损失等问题,导致混凝土到达施工现场时质量难以保证,增加了施工质量控制的难度。
1. 落脚河大桥在建设中采用了悬臂浇筑法施工。这种方法通过在桥墩两侧对称浇筑混凝土梁段,逐步向跨中推进,能够有效减少对地形的依赖,同时避免了大型临时支撑结构的需求。悬臂浇筑法不仅适应了山区复杂地形和狭小施工场地的条件,还确保了施工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,为大桥的顺利建成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。
2. 为了应对落脚河大桥建设过程中峡谷强风对施工安全的威胁,施工团队采取了多种措施。首先,在施工区域的迎风面和关键部位设置了防风屏障,这些屏障能够有效阻挡和削弱强风的直接冲击,减少风力对施工人员、设备以及在建结构的影响,从而为施工提供相对稳定的作业环境。同时,为了实时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状况,还安装了先进的安全监测系统。该系统可以对桥梁结构的变形、应力、振动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,一旦发现异常情况,能够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措施,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可控。通过设置防风屏障和安全监测系统,施工团队有效降低了峡谷强风带来的安全风险,保障了落脚河大桥施工的顺利进行。
3. 为了解决落脚河大桥建设中混凝土输送距离长、质量控制难度大的问题,施工团队采取了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和输送工艺的措施。通过调整混凝土的原材料配比,增加减水剂和缓凝剂的使用,有效提高了混凝土的和易性和保水性,减少了在长距离运输过程中的坍落度损失和离析现象。同时,改进了混凝土的输送工艺,采用高性能的混凝土泵车和专用的运输罐车,并严格控制运输时间和速度,确保混凝土在到达施工现场时仍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,从而保障了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耐久性。这些优化措施为大桥的成功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。
贵州省交通厅批准建设落脚河大桥项目
由贵州省交通设计院完成桥梁设计方案
大桥正式开工建设
大桥主桥顺利合龙
大桥正式竣工并通车